“爸,您辛苦了”,16级通信三班赵佳艺在班会上恳切地对父亲说出了这句心里话。赵爸爸偷偷抹去溢出的泪花,他很感慨,“和孩子在班会上沟通得很愉快,总以为很了解孩子,但是还不够。过去对这些小辈,我们总觉得他们只会索取,被宠坏了,但是今天听到这些孩子哽咽对自己父母说辛苦的时候,我觉得他们都长大,懂得感恩了”。
11月5日红世一足通新三班举办了主题为“感恩”的班会,为“两地书·一家人”活动做准备。赵爸爸作为特邀嘉宾参与班会。班会上,同学们在班助的引导下敞开心扉,讲述自己在大学这阶段的状态。很多同学表示,高考还是横亘在他们同父母之间的阻障,即使高考已经结束那么久,但是当初的专业选择、志愿填报至今仍然留有很多心结。也有同学对同过去朋友交流少,关系疏远表示难过遗憾。大学生活在这两个月的努力融入中,他们基本掌握节奏,但是对未来的迷茫仍然存在。
红世一足副书记李宁听到同学们的疑惑,他表示,“两地书·一家人”的活动策划也正是为解决这些问题做出的。他认为,大学初期的迷茫是普遍和正常的,最重要的是摆正心态,让学生懂得感恩,感恩有机会学习,感恩父母辛苦劳动,感恩朋友倾心陪伴,感恩老师孜孜不倦,这样抱怨情绪减少后,更能清晰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。他说“良好的学风是从学生内心发起、养成和传承的。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给父母、恩师、好友以及未来的自己写信的方式唤起感恩之心,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。”
据悉,“两地书·一家人”活动开始于2012年,活动在每年感恩节前后开展,每届全体新生参与活动。由各班召开班会,宣传介绍“两地书·一家人”活动,并借由班会让学生吐露心声。每个人写下四封信,分别给自己的家长、好朋友、恩师及未来的自己。信件由学院统一寄出,留给自己的信则统一收管,一年后交还。四年来,活动举办颇见成效,每年学院都会收到很多回信,学生受到来自家人、朋友、老师的鼓舞和建议,更加适应大学生活。其中,感人回信,在学生自愿的条件下会做出评选并颁发奖状。
今年在16级新生活动公告发出时,15级自动化四班的谢杨慧也翻出去年老师给的回信,她说,“杨老师我们都叫他杨爷爷,年纪很大了,我们高中的同学都很感谢他,每天起早贪黑,照顾着班上的每一个同学”。已经大二的王婷称自己每次回母校都去看望杨老师,当时高考后很多想对杨老师说的话因为害羞没有开口,在“两地一书”的活动契机下,很幸运的不留遗憾,现在同大学老师之间也会比较大胆的进行沟通,对自己助益良多。
16级新生家长交流群在得知孩子写了家书后,讨论热烈。电子一班杨子川的妈妈说,“同孩子沟通碍于面子,很多心里话都不好意思说出口,用写信可以把做真实的想法说出来”。对此,家长们表示很期待看到孩子的来信,对学院的活动表示赞赏和感激。
组织者告诉记者,数天前,16级新生写的三封书信在统计完毕后已寄出,家长、友人、老师们有望在感恩节收到信件。
文/余玮梅